雖然我一直都是用開發中的版本,但是看到tag上1.1了,還是很開心!!!
可以到這邊下載:http://code.google.com/p/pcmanx-gtk2/
各大Linux distro都可以找到預先編譯的版本
雖然我一直都是用開發中的版本,但是看到tag上1.1了,還是很開心!!!
可以到這邊下載:http://code.google.com/p/pcmanx-gtk2/
各大Linux distro都可以找到預先編譯的版本
Save-To-Read是一套用來取代Read it Later的擴充套件(作者也是這樣打算的)
話說read it later改版2.x之後,就非常不喜歡他,不喜歡的有下列幾點:
書籤同步機制用自己的(也許有人覺得很方便,可以帶著走),重點是我不想再開帳號=.=
用64bits的windows別忘了改用64bits的新酷音,
但是有時候卻發現無法啟動,重新開機之後就好了,這問題實在是很困擾。
後來發現,如果我先在msn中用過新酷音,接著到其他應用程式就無法使用,
Hash on click是一套很好用的hash工具,特徵在於,只要對想算的檔案按右鍵就可以選要算哪一種hash function,因為我很不喜歡只是算一下hash卻還要按開始、程式集、叫出hash軟體、更麻煩的是還要繼續按檔案、開啟、在茫茫大海中找出我要算的檔案....囧rz
但是,前陣子要用的時候,卻發現不支援windows 7,我是用x64版本,不知道x86版本是不是也不支援Orz
上網找了一下替代品,喜歡的大概有兩個。
時間邁入了五月份,又是一群莘莘學子開始寫論文的時間(笑
今天要來講,如何利用Word的自動編號功能,讓你的排版工作更事半功倍。
既然都用word了,就好好利用他的功能吧,自己打編號?別鬧了。
Read It Later更新到2.x之後就覺得很不順手,不管是介面、使用習慣、同步的功能。
首先是那個列表,原本mark as read的按鈕就在旁邊,直接按就好,新版要稍微對準項目,他才會出現!
然後會出現很多我不需要用到的按鈕,又不能隱藏
這篇是預計給大三學生的教學,目的是要教導學生們如何建構方便的虛擬機器環境,
因為OS作業可能會需要用到。我想,會實際裝Linux來用的人應該是少數XDD
投影片在這裡,第一次嘗試用slideshare的服務,不知道效果好不好
自從開始使用有分頁的瀏覽器以來,我已經習慣用F2, F3來切換上下一個分頁了,
這大概是從sleipnir所養成的習慣吧 :D
好險firefox也提供了一個可以自訂切換上下分頁快速鍵的擴充套件,叫swifttabs,
主要是安裝了firefox 3.5之後,色彩不正確,用中文找,好像都沒有人有這個問題 @____@
而且我的宿舍的thunderbird 3 beta也會...Orz
用英文找,找到了這個:
一個好的wiki system一定要必備權限設定(access control),無論是整體還是單一頁面設定,
moinmoin稱這個設定為access control list(ACL)。
因為當初找不到中文的說明、或是筆記,所以試了不少時間,因此在這裡做個紀錄,
不免俗的,也要來分享一下我所使用的Firefox擴充套件
* Adblock Plus
如果同時裝了Read it Later和Foxmarks,在Read it Later同步化時會造成多出一個項目的情況
推測原因是因為Read it Later將待讀項目放在書籤某資料夾中,
而foxmarks已經同步好該資料夾,但是Read it Later又同步了一次Orz
已經習慣在上網時按backspace回到上一頁,
結果發現Ubuntu下的Firefox不能用backspace@___@,突然覺得像瘸了腳似的
因為VMware內部的guest OS使用NAT上網的話,外頭連不進來
所以要用port forwarding的方式將進來主機的某個port資料轉給guest OS去處理